55岁以后,能拿到“这个数”的退休金,就别上班了,该享受生活了!
人这一生,总是在赶路。年轻的时候,忙着上学、找工作、升职加薪;成家之后,又忙着还房贷、照顾小孩、孝敬父母。等到55岁,你突然发现,原来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,那就是: 真的能停下来,好好为自己活一回。
但前提是,你到底能不能安心退休?
别急,咱们今天就帮你算一笔账,看看55岁以后退休的生活,到底怎么样才算轻松,退休金到了什么水准能“躺平”。
顺便给大家提个醒:人生后半场,不用再绑死在工作岗位上—— 能挣钱的日子靠能力,花钱的日子靠智慧。
第一笔账:基础养老需要,多少钱才够?
先来说说基础养老的开支。根据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显示,全国平均养老金为每月3000元左右,这个数听上去还可以,因为已经覆盖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。但现实如何呢?我们来简单拆解一下:
每月房租或物业、取暖费,至少:800元
每月基本生活开销,吃穿用行不算奢侈:1500元
医疗保健,偶尔买点维生素、应付小病:500元
展开剩余75%每月房租或物业、取暖费,至少:800元
每月基本生活开销,吃穿用行不算奢侈:1500元
医疗保健,偶尔买点维生素、应付小病:500元
第二笔账:生活品质提升,让晚年更舒适。
对于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朋友来说,55岁肯定不是养老的终点,而是另一段起点。这个年纪,很多人手里可能多了一些积蓄,也有时间去培养兴趣爱好,比如参加老年舞蹈班、学摄影、养花种草等等。但这些都要消费!
兴趣爱好开支:每月大约500-800元(舞蹈课、摄影设备、画材等)
交通出行:偶尔去旅行,平均算下来每月大约700-1000元
和朋友聚餐、休闲娱乐:每月至少需要800元
合计下来,如果希望退休后品质生活,也许每月支出在5000元以上,才能拥抱自己想要的舒适状态。这就要求你的退休金或者其他收入来源达到这个数!
第三笔账:更自由的选择——“财务自由小目标”
看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,那么养老金之外怎么办?其实,选择过更精致的退休生活,离不开你年轻时的规划。比如购买养老保险、攒退休基金或投资。举个例子:
根据国内理财专家计算,如果你按年化收益率4%的稳健方式投资,在55岁想获得更从容的退休生活,建议账户里储备至少100万,这样每年就有4万元额外收入,再叠加养老金,每年花7、8万元不是梦。
当然,前提是你得提前布局,而不是“摸到55岁临急抱佛脚”。
55岁,为什么该停一停?
50多岁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理:怕不工作自己就废了,或者觉得孩子还需要花钱,将来还要养老,有点“再拼拼”的执念。可是仔细盘算一下,有三件事可以帮你打消顾虑:
1.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!
很多人在50岁时身体健康还能扛,但到了55岁以后,问题逐渐显现。高血压、腰椎劳损、三高等老年病群体逐年增多,如果你还在高压力的岗位上坚持,身体迟早吃不消。医生朋友都说,这个年纪“治一场病的钱,远超多干几年的收入”。
2. 正常退休收入里应该有“性价比选择”。
假设您的退休金每月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(名副其实兜底线),而且已经没有房贷压力或家庭负担。这个时候继续上班的意义很小,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,比如读书旅行、锻炼身体等。
人生后半程,不必再追一分一厘,而是该追自己的心灵舒适。
3. 退休生活是人生的升级,而非结束。
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曾说:“真正的退休,是发现生活的乐趣,而非终日闲坐。” 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,“你不去找生活,生活也不会主动找你”。
55岁后停止工作,其实是一场与生活的重逢。
最后,别忘了做一个50+的潇洒达人!
1. 定期运动,让自己健康得像30岁 ——每天散步、慢跑或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2. 终身学习,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——报名线上课程,学习烘焙、摄影、甚至一门乐器。
3. 给自己情感自由 ——花更多的时间陪爱人、孩子或者老朋友,有事没事打个电话,联系感情,心里会更敞亮。
4. 花钱花得舒心 ——记住,钱是“工具”,比起一味省钱,花对地方才是聪明人的选择。
发布于:江苏省
